快捷搜索:  as  顶包  馅儿  每天  as!~!%40  as~!%40%23%^  VE2816PU  as~!%40

【检察官说案】别让校园暴力毁了孩子一生!

  中国民生网讯(编辑 王洪德  祁子威)《检察官说案》是一档普及法律知识、宣扬法治精神、展示东营检察机关良好形象的普法栏目,节目甄选检察系统最真实、典型的案例,由办案检察官亲自讲述,与大家分享办案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今天,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的一级检察官王凯将走进直播间,与您聊聊检察官们办理的涉未成年人案件背后的故事。

本期重要内容
       未成年人检察是什么?
       校园暴力犯罪案件的典型特点?
       校园暴力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如何有效地预防校园暴力犯罪?
       东营检察机关为打击校园暴力,都做了哪些工作?
       预防校园暴力,家长、老师或者普通百姓能够为孩子健康成长做点什么?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检察官说案》的直播间,我是主持人小鹿。今天是《检察官说案》的第四期,我们请到的嘉宾是东营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的负责人、一级检察官王凯,来给大家聊一聊未成年人检察的有关话题,欢迎王检察官!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朋友们,下午好!今天很荣幸坐在这里,和各位网友一起交流未检工作。

        未成年人检察是什么?

        王检察官,您来自第四检察部,听说第四检察部主要负责未成年人相关案件的办理,能否给我们具体介绍下你们的工作?

        好的,第四检察部主要负责对法律规定由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和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出庭支持公诉、抗诉,开展相关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以及相关案件的补充侦查。开展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看来我们检察机关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确担负着重大职责,现在校园暴力问题是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您能否给我们讲讲您办理过的校园暴力的典型案件?

        可以,这是发生在我们东营的一个真实案例。在垦利县某中学男生宿舍,被告人刘某某(14岁)与被害人张某某(14岁)因谁碰了谁一下的琐事发生争执,后变为打斗,刘某某从他人处取得折叠刀一把,返回宿舍后,将张某某某捅伤,经法医鉴定张某某腹部损伤程度属重伤。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同学关系处理不当,引发的严重后果,但这只是我们东营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缩影。
       校园暴力犯罪案件的典型特点?

      从这个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校园暴力对青少年的危害真的是太大了,他们可能不了解行为的严重后果,一时冲动才做出了让他们悔恨终生的事,您通过办理此类案件,发现这些案件的发生,有什么规律吗?

        我们经过调研发现,校园暴力犯罪案件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
        一是主体具有低龄化特征。暴力行为一般发生在高中阶段,但现在初中阶段和小学高年级阶段也时有发生。受社会不良风气和网络媒体的影响,未成年人很容易模仿,从而实施寻衅滋事、故意伤害、抢劫等不计后果的暴力性犯罪。校园暴力主体呈现出低龄化趋势。如一起发生在本市某学校内部的故意杀人案件,犯罪人年龄刚满14周岁,因为琐事,与同学发生矛盾,从而对其实施伤害,致其死亡,手段残忍,后果严重,令人扼腕。二是危害多以侵害人身的暴力性犯罪居多。侵害人身权利的暴力性犯罪类型较为集中,故意伤害、抢劫等暴力型犯罪成为主要的犯罪类型,故意伤害犯罪占绝对比重。三是行为具有随意性特点。未成年人可塑性强,情感易冲动,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实施攻击行为。没有任何先兆和前因的情况下,往往因琐事酿成激变,因看人“不顺眼”而暴怒,从犯罪意念产生到付诸实施,往往只是几秒的时间。行为具有随意性。四是组织具有团伙性倾向。成群结伙是青少年的特点之一。未成年人心智和身体发育尚不成熟,很容易与同龄人结成小团体,一旦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或坏人挑拨,就容易相互影响共同实施犯罪。出于心理上对犯罪的惧怕感,未成年人常借助于人多势众来共同实施暴力行为。
         校园暴力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那校园暴力案件如此频发,背后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吗?

        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既有家庭和个人原因,又有社会和学校原因,正确查找和分析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对于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制止校园暴力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从个人因素上来说,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发展变化的重要时期。由于年龄小、阅历浅、欠缺社会实践经验,常经不起各类诱惑和打击,考虑和解决问题时欠周全,冲动意识较强,容易实施校园暴力等过激行为。


一是未成年人性格存在缺陷。未成年人多数属于独生子女,具有自私、嫉妒、蛮横、娇诈、虚荣等性格特征。由于家庭的溺爱,他们欠缺社会生存经验,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非分辨能力差,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具有争强好胜,盲目跟从,报复心强,胆小怯懦等不良心理或行为倾向。每当他们开始校园生活,遭遇各种麻烦和困难时,很容易被别人蛊惑和利用,讲究哥们义气用事,不计后果,从而引发各种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当前很多学生就是因为钱财、早恋、愤怒或者模仿电影某些情节而引发校园暴力行为的。二是未成年人法律意识淡薄。青少年缺乏法律意识是校园暴力频频发生的重要原因。由于家庭和学校对未成年人法律知识的普及不够重视,学校法治课设置不足、家庭法律教育不多,导致未成年人法律意识淡薄,对自身行为缺乏有利约束。受社会不良风气和观念同化的速度很快,往往会不加选择地接纳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行为具有不可控性。他们往往会模仿影视作品中的“黑社会"团伙以及作案手段,尝试组织各类小团体,把身边同学作为侵害对象,尝试作案的“乐趣”与“快感”,致使校园暴力频频发生。

      嗯,除了未成年人自身原因外,家庭、学校是否也有责任呢?

      是的,众所周知,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内因是根本,外因是重要条件。校园暴力行为虽然由校园里的学生实施发生,与学生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其他复杂的外部条件也密不可分。
       家庭因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的典故说明,良好的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对于未成年人而言,家庭环境十分重要。家庭的教化功能对青少年的成长是最初的,但却是决定性的。家庭的培养教育深深的影响着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现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溺爱的多,懂得如何关心的少。这种不科学的教育方法与溺爱的教养方式很容易导致青少年出现认识偏差、心理障碍。有研究发现,在家庭中长期受到棍棒式或温柔式管理教育的学生暴力倾向更为严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庭是未成年人走向世界的起点,是人生的第一课堂,也是校园暴力产生的根源,这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得以体现:一是家庭完整性。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父母在其中发挥着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就教育子女的最佳环境而言,理想的模式应该是父母健在,并且能对子女负起养育责任的家庭。破碎的家庭结构,会在各项家庭职能的发挥上出现缺陷。一旦家庭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如父母亡故、病残,尤其是父母离婚,家庭教育职能往往就会减弱。在破碎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性格冷漠、孤僻、偏激、容易冲动,人格发展不完善,很难与他人相处,在他们身上容易诱发校园暴力行为。二是父母基本素质。父母是子女的学习榜样,父母素质的好坏,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子女的健康成长。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低,缺少道德修养,经常流露出对社会和现实的不满情绪;有的父母具有惟利是图、自私自利的意识和行为特征:有的父母责任心不强,欠缺正确的教育方法;有的家庭当中,家长制作风非常严重,缺乏民主和沟通交流的机会,家长对孩子的行为举止看不惯,轻则直接打骂重则严厉训斥,从来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也不从正面去加以引导和教育。父母的所有不良行为习惯都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孩子性格发展的缺陷,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和社会交往,甚至会导致他们把反社会情绪外化成反社会的行为,产生校园暴力行为。


       学校因素。学校是继家庭之后影响未成年人的又一重要环境,是校园暴力能否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一是校园法治教育不到位。有的学校“智育至上”,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教育,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将大量的精力投注到学生智力的培养上,缺乏德、智、体、美、劳的整体推进,使未成年人的人生理想、道德品质、审美取向出现严重欠缺和不足。许多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形式比较单一,内容不够充实,没结合青少年的特点,对未成年人缺乏吸引力。道德教育不良的学生固执偏激,常采用自己的方式处理问题,不遵守公序良俗和法律规范,从而引发各种社会问题。二是老师的教育方法有偏颇。部分老师对好成绩学生偏爱有加,对后进生不理不睬,听之任之或冷嘲热讽。老师的这种教育方法直接把学生一分为二,把优生和差生分为两面,更把差生推到了老师的对立面。从某种程度讲,这是把学校教育失败的后进生推出课堂,过早的推向社会,为校园暴力的产生种下了隐患。


       社会因素。社会是继家庭、学校之后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的又一大环境。未成年人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坑蒙拐骗、打架斗殴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目前在国内文化市场上流通的音像制品、图书报刊中充斥着大量的凶杀、暴力、色情以及其它有损人们身心健康的内容,严重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特别是许多暴力武打片“凡事都要打打杀杀,通过武力解决”,这些不良文化的熏陶使少部分学生潜意识里形成了“暴力是解决一些问题的唯一有效手段"的观念,导致很多未成年人实施了与其年龄并不相称的校园暴力行为。有研究表明,42%的青少年就是从影视媒体上学会实施暴力行为的具体方法的。校园暴力的法律防范。
      如何有效地预防校园暴力犯罪?

       那咱们怎么才能有效的预防校园暴力犯罪,让我们的孩子们有个一良好的学习环境、健康成长呢?

       从所发生的多个案例看,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这决定了校园暴力行为的防范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要求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四位一体”建立一个以法律防范为主线的综合应对体系,四者间互相协调,密切配合,以期尽量减少校园暴力问题。
1.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
       在校园安全法短时间不能出台的情况下,对现行法律进行修改,提高相关法律的可操作性。一是针对《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因责任年龄的规定,导致对14岁以下未成年人震慑力不足的问题(如现实当中出现的极端案例,即犯罪人在14岁前一天将另一名9岁的女孩残忍杀害,以自己不满14周岁来逃避刑法的惩罚),出台一些配套性的惩处教育措施(如对监护人进行罚款,对未成年人责令社区服务等)加大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束力度,使他们产生对法律的敬畏感。二是针对今年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虽然已经对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的责任作出规定,但还需要相关的配套解释,增加法律的可操作性。
2.加强针对校园安保的专项立法
       在校学生人身伤害事件的频繁发生,学校人身伤害导致的赔偿事件的不断增多的现实面前,教育领域迫切需要一部《校园安全法》,国外很多国家都有详细的校园安全法规,如美国预防校园暴力的教育法规众多,预防法、安全法、午餐法、经费法、校车法、授权法等等,几乎覆盖了一切方面:法律内容包罗万象,涵盖教育领域的各个层面:如安保经费的发放与运用、申请的条件、程序、评审、评估、学校预防计划、校园发生暴力事件中的危机管理和各项措施的法律程序等。
       近年来,各地司法实务界、教育界、法学界的人士进行了很多专题调研,发表了大量理论研究文章,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政府各行政部门在参与校园安全事故的处理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下发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采取了许多防止事故发生、妥善处理事故的措施。目前我国进行校园安全专项立法已经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群众基础,立法时机已经成熟。
      东营检察机关为打击校园暴力,都做了哪些工作?

         是的,有一套完备的法律体系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必要举措,这需要从国家层面来规划制定,咱们检察机关为打击校园暴力,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我们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因此主要是从司法防范方面开展工作,全市检察机关一直对校园暴力案件非常重视,通过司法威慑作用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对社会闲杂人员参与其中的校园暴力犯罪,必须从严从重从快处罚,利用负强化,抑制其他社会闲杂人员的犯罪冲动和欲望。对未成年人犯罪,要全面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既要坚持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区别对待的原则,给予未成年犯罪人在正常环境下改过自新的机会。但同时也要防止对未成年人只讲从宽而不讲从严的认识偏差,对那些主观恶性大、社会危害严重的未成年惯犯、累犯,尤其是少年帮伙中的核心成员和骨干分子,理应在法治原则范围内予以必要的严惩。对未成年人采取严惩的处理,是与其他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相比较而言的,而不是以成年人犯罪为参照在其基础上的从重处罚。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严厉刑事政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一是对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可以采取要求其监护人严加管教、责令未成年人从事社区劳动等刑罚替代措施,不能让未成年人产生年龄小就不会被追究相关责任的错觉。二是对实施严重犯罪的未成年人,在处罚的从宽幅度上应从严把握,一般宜掌握在从轻处罚的幅度内,要慎用减轻处罚。三是对属于应当适用严厉刑事政策的未成年人犯罪,在具有一个以上的法定从重情节时,从轻处罚,也可以考虑在法定刑幅度内从重处罚。
        预防校园暴力,家长、老师或者普通百姓能够为孩子健康成长做点什么?

        最后,我还想请教王检察官,预防校园暴力,您有没有好的建议能够给到我们家长、老师或者普通百姓,让我们也能够为孩子健康成长做点什么。

1.家庭要发挥其独特作用
        不断强化家庭教育职能,打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应尽力为孩子创造一个祥和、温暖的家庭环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夫妻特别要避免在孩子面前间打架、冷战,以免孩子受到不利的心理影响。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与孩子一起快乐成长。父母要努力学习有关的青少年法律。通过学习,一方面,父母能依法正确地履行法律赋予的监护人职责,保护孩子在家庭中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当小孩遭遇不法侵害时,父母能运用法律维护孩子的合法权益。要与孩子沟通交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家长掌握未成年人青春期发育的规律,以好朋友的身份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情况;家长要对孩子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困惑给予正确引导,以免孩子出现反常现象。
2.校园要高度重视法治教育
         一是编写法治普及书籍。学校应组织专门力量,根据青少年成长发育的特点和认知接受能力,分年龄阶段编写完整系统的有关校园暴力及校园犯罪等方面的教材,使未成年人接受系统化的法治教育,逐步树立法律意识。二是增开法治辅导课。聘用各类法律专业人士任教或者举办讲座。采用案例教学,给在校学生示“雷区”、亮“红灯”,规范和引导学生的行为,不断增强在校学生辨别是非善恶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引导他们走出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误区。三是法治教育多样性。比如组织法律知识竞赛,法治专题讲座、或者组织参观少年管教所、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让未成年人不仅阅读法律、记忆法律,更要用头脑去思考法律、运用法律,在各种活动中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
3.未成年人要积极学法
         未成年人应积极学法,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有高度的法律意识,遭遇校园暴力时,及时通过法律的方式进行解决,切忌“以暴治暴”。很多学生本来是受害人,但是因为以暴力去报复暴力,最后却成为阶下囚,得不偿失。
4 . 加强执法防范
       犯罪离不开滋生的土壤,防范校园暴力犯罪也离不开对社会环境的综合整治。政府各级部门应积极作为,对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齐抓共管。公安部门要加大力度整治学校及其周边治安秩序,加强校园周边治安巡逻,适时开展扫黄、禁赌、“安校护园”等专项整治行动,净化社会环境,扫除社会毒瘤,引导未成年人珍惜生命,远离下暴,铲除滋生违法犯罪的土壤。教育部门应落实校园安保主体责任,充实校园安全保卫力量,及时排查校园各类安全隐患。文化、工商部门应对学校周边聚集的歌舞厅、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进行整治,严格执行在学校周边200米内禁止设置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的规定。文化执法部门应加大打击力度,查处收缴不健康的书籍小册子,禁止宣扬暴力、色情的影视作品发行。
统筹:来倩倩
审核:薄海明、王磊

中国民生网编委会投稿热线13954399667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